第一屆2022「致茂精密機械與量測技術論文獎」

March 17, 2022

量測為工業指標,儀器為工業之母,科技的進步首先要知道如何測量,致茂電子鼓勵青年學子投入精密量測領域之研發及創意應用,進而促進精密機械及量測技術之提升與創新,首次主辦第一屆2022「致茂精密機械與量測技術論文獎」,論文獎於17日決賽並設頒獎晚宴公開表揚得獎學生,產官學菁英齊聚一堂,共同見證精密機械及量測技術之提升與創新。

致茂電子董事長黃欽明表示,「致茂精密機械與量測技術論文獎」設立主要在培育優秀精密機械與量測技術優秀人才,量測技術講求精準、可靠、獨特,藉由論文獎培養更多技術人才,透過創新技術發展更多高精密量測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價值,帶動整體科技產業發展。也感謝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與所有評審委員幫忙,讓「致茂精密機械與量測技術論文獎」順利完成。

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執行長林增耀說明,量測技術是讓精密儀器與設備毛利率翻倍的重要靈魂,計量能力是製造業要達到量產經濟規模的重要根本,工研院以計量標準為基礎,衍生鞏固品質的精密量測技術,以及具備公信力的測試驗證能量,很高興能與致茂電子合作,將重要的量測知識傳達給莘莘學子,期待能為我國產業深植堅實的基礎科學後盾。

第一屆「致茂精密機械與量測技術論文獎」從2021年8月開跑,主題涵蓋潔淨科技關鍵元件檢測技術、半導體元件或先進製程檢測技術、精密機械與控制技術、應用光學與影像檢測技術、機器學習應用於精密檢測或控制技術、5G/AIoT量測技術、量子電腦量測技術,共55篇論文投稿,歷經7個月時間,由來自產、官、學、研各界共26名評審委員審查評選出優秀論文獎,共頒出獎項15座,分別為金獎1座、銀獎2座、銅獎3座、佳作9座,總獎金80萬元。

論文獎審查期間,致茂同時舉辦新興科技精密電子量測應用研討會,廣邀各大專院校師生與會,由致茂電子技術主管親自分享新興科技應用,希望促成更多產學合作並為未來專業人才接軌就業市場,致茂電子也於現場設立徵才攤位,期盼藉由論文獎活動延攬年輕學子加入。

致茂專注於量測技術,引領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並於今年成立致茂文教基金會,除論文獎舉辦,未來也會持續投入科技文教推動,為產業培育尖端人才,也藉由基金會成立擴大對於環境永續與企業社會責任的推動。

得獎名單

第一屆2022「致茂精密機械與量測技術論文獎」

獎項
中文題目
學校
得獎學生
指導教授
金獎
振鏡掃描式全域彩色共焦表面形貌量測系統之研發
國立臺灣大學
機械所
周煜峰、陳泓叡
陳亮嘉
銀獎
影像式頻差閃爍光學顯微技術於超音波刀具振幅與振動模態量測
國立中興大學
劉庭榕、蘇怡萍
陳政雄
銀獎
以振動訊號進行塑膠射出成型機鎖模系統曲手軸潤滑狀態監測
崑山科技大學
Wani Morgan 摩根、Xux Ek' Azucena Novelo 娜薇蘿、蔡秉學、陳冠霖
朱孝業
銅獎
極紫外光譜橢圓偏振儀量測
國立清華大學
光電所
黃隆程、王子宇
陳明彰
銅獎
多形式即時加強曝光光彈理論及其設備之研發
國立清華大學
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郭瑋辰、張志皓
王偉中、宋泊錡
銅獎
以一新穎結合數位影像相關法及聚焦離子束環芯鑽孔與有限元素修正法檢測微奈米尺度薄膜製程殘留應力的量測方法
國立中興大學
精密工程研究所
張毓中、古唯佑、陳暐杰、李孟杰
林明澤、陳元方
佳作
高精度無光罩式微影系統開發
國立成功大學
機械系
苗庭瑄、許永昕
李永春
佳作
全反射共光程偏振干涉術之折射率量測技術
國立中央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林宥均
李朱育
佳作
應用數位影像相關法於跨尺度動態問題量測與機械手臂之系統整合
國立臺灣大學
機械工程所
謝佳軒、李霽儒
馬劍清
佳作
運用搖臂-共軛焦感測器建立之半導體拋光墊表面動態量測系統
臺灣科技大學
李人傑
陳炤彰
佳作
細懸浮微粒(PM2.5)之個體三維構形:同步輻射X光影像之應用
中國醫藥大學
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
陳婉怡、李帷嘉、王俐婷
楊禮豪
佳作
數位光學與黃光微影製程應用於滾筒模仁之製作
國立成功大學
機械所
蕭乃誠、曾怡鈞
李永春
佳作
基於偏振與干涉術之旋轉誤差量測技術
國立中央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許敬澤
李朱育
佳作
以薄型黑光罩在曲面基板上製作 PCB 電路之製程檢測技術
國立成功大學
機械工程系
梁方虹
李永春
佳作
以振動訊號分析進行五模螺帽成型機的損壞預知監測之研究
崑山科技大學
Xux Ek' Azucena Novelo 娜薇蘿、Wani Morgan 摩根、蔡秉學、陳冠霖
朱孝業

活動花絮

第一屆主辦單位

第一屆承辦單位

第一屆協辦單位